清心真言

常被問到伊斯蘭的財富觀,就此整理分享一些分享部分觀念:伊斯蘭教認為,一切財富都是真主的,只有合理的使用、合理的施捨才是真主喜悅的行為,才能夠真正發揮財富的作用;凡是造福於人類社會,營造和諧、友愛、美好的世界的施捨都可看做是“為主道”。伊斯蘭教倡導施捨,就是通過財產的施捨,培養個人關愛他人的良好品德,提高自身道德素養。真主說:天地間的遺產,只是真主的。真主是徹知你們的行為的。(3:180)還說:“你們怎麼不為真主而施捨呢?天地的遺產,只是真主的。(57:10)

 穆斯林相信,人死亡之後,財富將變得毫無價值,因為他帶不走一分一毫,除非生前所施捨的善款,將在他死後,繼續給他帶來滔滔不絕的回報。卡內基有一句名言:“死時越有錢,死得越丟臉。”也是鼓勵人多行善事,多做施濟;死的時候手中仍留存大量錢財的人是不懂得利用錢財,是愚蠢的做法。如果將財產留給子孫,可能會害了他們,使他們養成懶惰、 不思進取的壞習慣。這是西方人的處事哲學和財富觀念。西方人認為,“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”,伊斯蘭教也同樣保護人的私有財產,區別的是,伊斯蘭教把財富看作是真主交給人代為監管的,一切財富都是來自於真主。

其實伊斯蘭教並不禁止人們追求富裕的生活。勤勞致富、養家糊口都是伊斯蘭教嘉獎的行為, 被列入慈善的範疇。然而,伊斯蘭教禁止把財富看作生活的唯一目的,成了工具的奴隸,為財富所累,沒有發揮財富的真正價值,來為人類社會造福。真主說:“他們中有些人,與真主締約:「如果真主把部分恩惠賞賜我們,我們一定施捨,一定成為善人。」當他把部分恩惠賞賜他們的時候,他們吝嗇,而且違背正道。 ”(9:75-76)因此,穆聖不願意把錢財擱在家裡過夜,而是及時的施捨出去,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。有一次,真主的使者禮晡禮拜,他剛一 出拜,便急忙站起來,分開人群走進了家裡。大家甚是不解。一會兒使者回來了,他看到大家驚奇的神色,便說:“我記起了家裡放的一塊金子,我不願它影響我, 所以命人將它分散出去。”(布哈里輯錄)

其次伊斯蘭教更鼓勵慈善行為,真主為這種善舉許下了豐厚的報酬,真主說:為主道而施捨財產的人,譬如一粒穀種,發出七穗,每穗結一百顆穀粒。真主加倍地報酬他所意欲的人,真主是寬大的,是全知的。(2:261)與此相對應的是,真主嚴加痛斥了慳吝不捨的行徑,並警告吝嗇的人,把錢財留在手裡並不一件好事,將來是要因此受到連累的,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災禍,到了那個時候,欲擺脫錢財而不能。真主這樣說:“吝惜真主所賜的恩惠的人,絕不要認為他們的吝惜,對於他們是有益的,其實,那對於他們是有害的;復活日,他們所吝惜的(財產),要像一個項圈一樣,套在他們的頸項上。”(3:180)又說:“窖藏金銀,而不用於主道者,你應當以痛苦的刑罰向他們報喜。在那日,要把那些金銀放在火獄的火裡燒紅,然後用來烙他們的前額、肋下和背脊。這是你們為自己而窖藏的金銀。你們嚐嚐藏在窖裡的東西的滋味吧!”(9:34-35)我們應該知道慈善是伊斯蘭教的起點和終點,是穆斯林五項基本義務的圓心,它既包含在五項基本義務之中,又覆蓋了全部,是伊斯蘭教內與外、信仰與行動的最好結合,是穆斯林信仰與品德的最好展示。如把伊斯蘭教比作身體,那麼和平就是身體的本質,信仰就是靈魂,慈善就是生命,而不是僅僅禮拜、齋戒等而已。

慈善的含義包括“慈”和“善”,“慈”即仁慈,屬於真主99個尊名之一,是真主的屬性。穆斯林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念“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”,目的也 是為了潛移默化的培養人仁慈的性格,養成仁慈的習慣,做到處處仁慈。穆聖說:“不仁慈人的人,不會得到真主的仁慈。”伊斯蘭教講求的是兼顧萬物、廣 義上的仁慈,是大仁慈,而“至善”是伊斯蘭教追求的最高道德標準,正如穆聖對“至善”所下的定義“猶如看到真主一樣的崇拜真主”。行善者將獲得最好的結果,和真主在一起,真主確 是同敬畏者和行善者在一起的。(16:128)

而今天在世界各地看到的貧民窟、難民等,都是所有人類應要相互照顧的對象,但這些被丟棄的貧民,被眾人所孤立的難民,每天透過不同的媒體渠道我們都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,只是我們視而不見,也不想知道罷了,其實就是裝聾裝瞎!

 因此伊斯蘭教對慈善有著十分詳盡的闡釋。儘管慈善內容很多,形式多種多樣,但最主要也是最大的慈善事業是向他人和社會施以經濟援助,把自己的勞動所得拿出一部分幫助困難的人群。古蘭經和聖訓直接或間接地指出了慈善就進行錢財施捨。真主說:施捨財產,以求真主的喜悅並確定自身信仰的人,譬如高原上的園圃,它得大雨,便加倍結實。如果不得大雨,小雨也足以滋潤。真主是明察你們的行為的。(2:265)


又說:你們絕不能獲得全善,直到你們分舍自己所愛的事物。(3:92 )只有將自己喜愛的東西分舍給他人才能夠獲得“全善”。努力、擁有、適當安排規劃使用、施捨錢財才是最正確的作為。求主引領大家走在正道,阿敏乃!

(馬超興兄弟 整理)

語言切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