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心真言

信仰是一種醫治塵世,導向聖潔的力量。就此,真主在昭示拜主的人們,行善止惡的同時,把行善止惡做為深入人們心中信仰的必要之要素。《古蘭經》中「信道的人們啊!」之後命令人們做某種事情,這樣的形式太多了。如「信道的人們啊!你們要敬畏真主,要和誠實的人們在一起」等等。

使者也強調「堅定不移的信仰,定能造就崇高的品德,道德喪失,導致信仰危機。」

厚顏無恥、品行不端之人,胡作非為,無所顧忌。使者在刻劃其行為時說:「廉恥與信仰,兩者緊密相聯,如拋棄了其中一樣,另一樣自然也就喪失了。

一個擾害鄰居、嫁禍于鄰居的人,伊斯蘭教判處他嚴厲的罪行。對此使者說:「指主起誓!他沒有伊瑪尼信仰。」連說三遍。有人問:「主的使者啊!是誰呀?」使者說:「擾害鄰居的人沒有伊瑪尼。」

你會發現,使者曾教育聖門弟子,杜絕猥辭惡語,避免喋喋不休、誇誇其談,說:「誰歸信真主,歸信後世,要麼講良言真語,要麼保持沉默寡言。」

就此使者依靠真正的信仰,絕對的信念,培植伊斯蘭賢美之德,精心護養,直至它結出美德之碩果。

或許,部分入教者認為履行規定的各項功課並不難。他們在公共場合表現出履行各項功課的積極性,但同時,他們還做出與美德和正信相悖的可恥事情來。伊斯蘭教先知確已威迫這幫良莠相混之徒,讓穆聖的教民警惕這幫人。

模仿各項功課的形式,對於未領悟到其精神,對其認識不足的人也能做到。也許小孩子都能模仿禮拜的樣子,拜中祈禱詞也能背上幾句。也許擅長模仿的演員最能表現出服從真主的樣子,並會從事重要的儀式。但是,對這兩種人來講。「信念無瑕」、「目的純正」。二者必須具備。

準確無誤地把握美德和崇高品行的尺度,這本身就是高的品德。一個人問先知說:「主的使者啊!如果一位婦人經常禮拜、封齋、施捨,但她卻讒言中傷鄰居。」穆聖說:「她入火獄。」接著又問:「主的使者啊!一位婦人對於禮拜、封齋曾有欠缺,但她卻樂善好施,(原文:她能以乳酪施捨),也不傷害鄰居。」穆聖說:「她入天堂。」這個答案是對高尚道德價值的評估,同時,還提及施捨是一項社會功修,它的作用超過其它功課。為此,教法沒有象對齋、拜制定最低限度那樣,制定施捨的最低限度。儘管從表面看來它是個人的功修。

在解釋道德與正信.道德與完美功修的關係時,伊斯蘭教使者未滿足于回答這些偶然的問題,而是把它做為改善社會、後世成功的基礎。

道德倫理至關重要,一定要連續不斷地引正、訓導,以銘篆於心,永志不忘。信仰.善良.道德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集合因素,無人能使它分離。

一天,使者問聖門弟子:「你們知道破落戶嗎?」他們答:「喪失財產的人。」穆聖說:「我的教民中,是在今世罵這個、打那個、搶這個、殺那個,到後世用齋拜善功來還這個、償那個,功不低過,便拿他人之罪,加於自身,罪重孽深,投入火獄。」

這種人,就象店中擁有壹仟元資產的商人,他的債務高達兩仟元。怎能把這位欠債者當做一位富豪呢?

傳述先知對此舉了一恰當的例子,他說:「優良的品德,如同水融化冰塊一樣,能消除罪過。卑劣的品行,如同醋能腐壞蜂密一樣,毀壞你的功修。」

如果卑劣的品德,滋生于心靈之中,其禍水蔓延,危害嚴重,人就會脫離他的宗教,如同脫衣服一樣蛻變了。他的信仰宣示便成了謊言,無道德的宗教其價值何在?信仰真主又劣跡昭彰其意義又何在?

為了闡明信仰與端正的品德關係中這些鮮明的立場原則,先知說:「有三種情況的人,即便他封齋、禮拜、朝覲、小朝,並自稱:『我是個穆斯林。』,他還是偽信者,他說話便撒謊;結約則爽約;受人之托便欺昧。」

另一段聖訓中穆聖說:「偽信者的跡象有三種:說話便撒謊;結約便爽約;許約又背叛。即使他禮拜,封齋,妄稱自已是穆斯林。」

同樣傳述中穆聖說:「四種情況具備者是純粹的偽信者,具有其中一樣者,便有一份偽信,直到他拋棄為止受人之托便欺昧,說話便撒謊,結約便爽約,與人爭執便誣衊。」

馬斌 編譯
楊興本教長 審閱

語言切換